“小牙疼”拖成“大麻烦”? ——当心颌面间隙感染危及生命!
“医生医生,我牙疼脸肿,已经好几天了,打了几天吊瓶,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现在有些喘不上气,嘴也张不开,只能喝一些汤汤水水”。患者右侧面部肿胀,发红,表情痛苦神情萎靡地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
“来,躺下,我看看。噢,您这最开始是智齿冠周炎,由于控制不当现在发展成了间隙感染,局部形成脓肿,皮肤发红、发烫,张口困难,需要马上住院,急诊手术切开引流了”。
医生迅速做出诊断,给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抽血化验,立即安排面部CT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CT显示患者气道已被咽旁的肿胀压迫变形,局部脓肿形成,当天晚上立即给患者全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经手术和换药后痊愈出院。
口腔颌面外科提醒您: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你知道吗?小小的牙疼也会慢慢发展成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部常见且高发的感染性疾病。在患病初期,容易被忽视,常常致使小痛演变成大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当您出现牙疼的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前往口腔科就诊。
一、什么是颌面间隙感染?
我们口腔颌面部是由骨头、肌肉、脂肪、皮肤等软硬组织构成,软、硬组织之间不是绝对的封闭,存在大量间隙。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发生在口腔颌面部各潜在性筋膜间隙中的细菌性炎症的统称。当化脓性炎症扩散时,被称为蜂窝织炎;当它局限时,则被称为脓肿。
二、导致颌面间隙感染有哪些原因呢?
最常见的为牙源性感染(由牙齿问题引起的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由淋巴结炎或唾液腺炎症引发);少见为创伤性(摔倒后划伤口腔、拔牙后伤口护理不当等)、血源性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通过血流跑到口腔)。
牙源性感染的病原菌通常存在于龋齿、牙周袋及冠周龈盲袋内,分别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及冠周炎,再进而扩散至颌骨及面部,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当牙体和牙周的炎症控制不佳,细菌往牙根、牙槽骨及周围组织发展,同时产生的脓性产物会突破牙槽骨,到达我们邻近的软组织间隙内,进而形成局部的肿胀,当分泌的脓液足够多的时候,间隙承载不了后,进而会向邻近的其他间隙扩散。不同部位的牙齿感染会引发不同部位的间隙感染。
三、会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局部症状
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在不同解剖间隙内存在不同的肌肉组织,比如感染波及到张口作用的咀嚼肌时,会导致患者张口受限;当波及到口咽部的吞咽肌群时,会导致吞咽困难;严重的波及到颈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会导致呼吸困难。
全身症状
全身表现包括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及脉速;病情较重而病程长者,易引起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或伴发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者可伴有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发生感染性休克。
四、该如何治疗呢?
当出现牙疼和面部肿胀时,不要忽视牙疼或随便吃止痛药。一旦出现颌面间隙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采取以下治疗方式:
1.全身治疗: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
(1)一般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补充营养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促进创面的愈合等。
(2)抗生素治疗:感染的发生发展需要时间,在感染的早期,对症的使用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配合甲硝唑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旦确诊颌面间隙感染,应在医生医嘱下及时足量使用抗生素,在未明确病原菌时,根据感染来源、临床表现等经验性选择抗菌谱广的药物。之后根据治疗效果、病情转归、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局部治疗
切开排脓:当出现牙龈或者局部皮肤的肿痛时,及时请专业口腔医生检查,发现有间隙感染且合并脓肿形成的时候,及时将间隙内的腐败坏死的脓性分泌物予以切开排出,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的肿胀症状,也可以降低脓液往其他间隙扩散的概率。
3. 病灶牙的处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最常见的就是牙源性,当间隙感染控制后或在间隙感染发生前,积极处理病灶牙是控制感染的源头,对于可以治疗的牙齿
予以根管治疗,对于无法治疗的牙齿予以拔除,才能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五、如何预防间隙感染?
1.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牙源性感染。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一旦发现龋齿、牙髓炎等口腔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感染扩散。注意面部安全:避免面部外伤,如发生外伤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2.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相关的全身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感染病灶。
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非常重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和治疗牙齿问题,避免损伤口腔黏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如果发现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等,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选择正规的医院治疗。早期治疗既可以避免急危重症的发生,又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治疗费用。
预防口腔疾病,从日常做起,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千万不可一“忍”再“忍”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